上海:枯枝落葉循環利用化“春泥”
臺風季節來臨前,靜安區綠化管理局忙著為行道樹修枝剪葉,剪下的枝葉還可“變廢為寶”。僅7.6平方公里的靜安區,有著1.1萬棵行道樹和數塊大型綠地,每年至少產生1000噸枯枝落葉,近期每天收集的枯枝落葉重達數噸。那么多枯枝落葉,究竟該如何處置?
“目前,靜安區正在探索開展枯枝落葉循環利用項目,1立方米枯枝落葉就能化出0.6立方米‘春泥’。”區綠化局負責人介紹說,枯枝落葉經過粉碎處理、再加入微生物菌種培育,使其產生出結構優質、富含氮磷鉀等多種穩定成分的營養土,重新用于綠化養護。試點一年來,已生產營養土1200噸,二氧化碳減排量達1179噸,所有公共綠地、街頭綠化用土已實現“自循環”。
循環利用的初衷是因為上海土質“先天不足”。據介紹,上海土質偏堿性、有機質含量少,并不適合種樹栽花,綠化部門只能從周邊省市購買山泥,持續開采不但耗費巨大、更會破壞生態環境。而同時,大量園林廢棄物都被當作普通垃圾處理,很少投入循環利用。
一整套循環利用系統,可將技術成果轉化到實際運用中。記者在位于靜安公園的全市首家“園林廢棄物收集站”看到,5輛印有“靜安園林”字樣的綠色電動車,每天往返于位于靜安公園的“園林廢棄物收集站”,送到的枯枝落葉被倒進一個巨大粉碎機。“碾碎的枯枝落葉像木屑。”收集站負責人說,“木屑”在此粉碎、打包、裝運后,被送到位于松江新橋鎮的處置基地,再作二次粉碎、發酵、成品包裝處理。營養土與普通泥土相比,色澤偏黃、質地也更為松軟。
目前,循環利用系統還面臨兩大問題。其一,收集的枯枝落葉還僅僅限于政府部門養護的公園綠地,許多居民小區和企業范圍內的綠化尚未納入循環利用系統;其二,位于松江的處置基地擁有500平方米生產車間和500平方米的倉庫,處理量尚未達到飽和,還有待進一步發揮作用。對此,靜安區正在探索建立一種覆蓋面更廣的收集方式,將通過“網格化”把全區范圍內的園林廢棄物都納入收集范圍。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也表示,將逐步在全市推廣這種模式,今后將在每個區至少建立一處枯枝落葉收集點。
在歐美國家,“枯枝落葉化春泥”循環模式已成規?;?。一些園林專家指出,許多地方政府規定,政府部門必須優先購買符合條件的再生土,以此支持環保項目,美國有的州還成立“堆肥協會”,引導園林廢棄物循環利用,并提供一定經費保障。“建議政府給予政策支持,將園林廢棄物納入城市有機廢棄物系列,給予綠化部門同等政策補貼;還應鼓勵企業投資類似項目,把政府行為轉變成市場行為,以此達到多方共贏效果。”
編輯:j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