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駱駝坑公園景觀優化規劃設計作品
一、亳州概述:
地理位置:亳州市位于皖西北邊陲的華東大平原地帶,南襟江淮,北望黃河,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對外開放城市。
交通:亳州交通通訊十分便利,京九鐵路縱貫全境,311、105國道和307國道在市內交叉穿過,濟(濟南)廣(廣州)高速公路與界阜蚌高速公路和在建的泗許高速公路將在境內穿過,四通八達的公鐵水路構成便捷的交通網絡。古跡: 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給亳州留下了眾多古跡和豐富的文化遺產,現有國家和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其中曹操古運兵道,天靜宮和蒙城尉遲寺遺址花戲樓等。
特色:亳州物華天寶,物產富饒,尤其盛產中藥材,是國家中藥材生產基地,享有“藥都”之稱。1995年元月,國家主席江澤民為亳州親筆題詞:“華佗故里,藥材之鄉”。亳州全國最大的黃牛產區。亳州素以“酒鄉”著稱,同時亳州還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商品棉、優質煙、優質絲生產基地和國家定點鮮活農副產品批發中心之一。
二、燦爛的文化
亳州在悠久歷史長河中,涌現出無數燦若星辰的風流人物,英雄豪杰、文人墨客。不為人知的姬俊(即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嚳);有一代圣君商湯;道家學說的創造人、思想家先賢老子,道家學說的傳承與發揚人、著名的思想家莊子;有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于一身的一梟雄曹操;有中醫外科鼻祖華佗;有“天資文藻,博文強識”的魏文帝曹丕;有出口成章、七步成詩的曹植;有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建安七子”;有在軍事上震古爍今的張良、曹仁、曹洪、夏侯淵、許褚等;還有代父從軍的孝烈將軍花木蘭;有中國道教上聲益極高,被宋太祖稱為“希夷先生”的陳摶,此外唐代著名憫農詩人李紳,畫家曹霸,《牡丹史》的作者薛鳳翔,清代大書法家梁巘,也都出生在亳州。
悠久的歷史,眾多的名人,燦爛的文化,給古都亳州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名勝古跡,其中有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6處,一般文物古跡150處,豐富的人文景觀成為亳州重要的旅游資源,歷數起來猶如串珠,令人留連忘返。
亳州是“神醫”華佗的故鄉,也是我國歷史上的四大藥都之一,為四大藥都之首,盛產中藥材,尤以芍藥最為著名,被稱為 “亳芍”,藥材市場由來已久。1994 年,亳州建成了全國最大的中藥材交易中心。
三、區位分析及項目背景
亳州市是安徽省省轄市,從商城王建都開始,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1986 年撤縣建市,同年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亳州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項目背景 公園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老城區,毗鄰渦河。位于新華北路與沿河路交差口處。基地原為散置的居民區和一個酒廠。歷史上基地內部坑塘水系范圍較大,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掠奪性利用坑塘水域資源現象日趨嚴重,許多坑塘水域被周邊的居民采用填坑造房的手段,蠶食水域面積。 現規劃為公園用地,作為整個亳州市綠地系統規劃的一個重要補充部分。
四、現狀調查基地外:
1、水體:基地南部比鄰渦河水系,坑塘中水體為渦河水系的延伸部分。設計時應考慮坑塘中水體與渦河關系。渦河最高水位為36.67 米,最低水位為24.79 米;最大洪水流量為214秒立方米,最小枯水流量為零。
2、交通: 基地北側為古泉路,南側為沿河北路,東側為花戲樓路,西側為新華北路。交通便利。
3、居民:基地東北西三側為居住小區,南側為渦河帶狀公園,設計時應該考慮服務的對象基地內: (1)、水體: 水質破壞嚴重,水面被吞噬,水域面積逐漸減少,水體污染嚴重。水中生活垃圾亂扔現象較為嚴重。樹種有藻類滋生。(2)、植被: 植被種類單一,且數量較少,沒有被保護。 (3)、建筑: 基地內部有少量散置居民點,即將被拆除,有廢棄酒廠。
五、構思
分析一、方案提出的原因:1、地塊是亳州市渦河景觀帶作為其景觀的延續部分,同時是整個水系統的一部分。 2、改變場所污染嚴重、景觀效果差的現在,為周圍居民提供 一個良好的休憩活 動場所。 3、基地的發展規劃的需要創造一個景觀豐富、綠化質量高的形象。
分析二、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基地內部水體被吞噬嚴重,水質污染嚴重,生活垃圾亂扔。 2、設計施工后的保護管理。
分析三、設計中應如何解決 1、對水體進行清淤處理,重新注入干凈水體。 2、施工后要注意后期的保護,設置排污管道,提高保護環境意識。
六、方案的總體設計
1.結構結構規劃結構上采用幾何形的穿插與變化,用弧線串聯個景點。
2.功能區劃:(1)、建筑區: 建筑展覽館與管理用房結合設計,置于西北側,方便居民游覽,建筑形式豐富,主要展曹操相關的文化歷史,亦可展示老子的道教文化,花木蘭的故事,形式自由豐富。設置三個廁所分別位于西南側停車場附近、北側停車場與主廣場附近、南側主軸線末端。方便居民使用。
(2)、停車區:兩個停車場分別位于兩條公園外圍規劃道路附近,減少對影響對城市干道交通的影響。停車場設計機動車位和非機動車位。按照每公頃10個機動車位、5個非機動車位設置。
(3)、主廣場群區設計是采用南北軸線設計,主要硬質活動區設置在東側和北側,因為東側及北側居民較多,設置較多的硬質活動區供其使用。設計主軸線采用圓形元素的廣場,沿街廣場處有三條帶狀的廣場插入這三個廣場。沿街廣場設計一系列小的硬質活動區,形式豐富、功能合理。北側廣場采用橢圓為元素,中心設置雕塑統領整個廣場,四周為噴泉,色帶色木樹種交相輝映。中間為主廣場,主廣場設計臨水平臺,與其他硬質空間有1米的高差,空間豐富。有擋土墻與相鄰廣場相接,此擋土墻上端有水流入中心噴泉,噴泉中心有雕塑統領中心廣場且與北部廣場遙相輝映。相鄰的為兒童活動區,有可供看小孩的人休息的樹壇。兒童活動區外圍有氣派宏大的構架。南廣場中心為噴泉,四周為花壇樹池。綠色元素較多,與鄰近的渦河帶狀公園相呼應。軸線處每兩兩個廣場之間有一組文化浮雕墻。即起減弱軸線的作用,又可供游人欣賞。軸線有S形色帶穿過,弱化軸線。南側為生態區,故軸線盡段設景,但不以路直接連通。在旁邊以小路連通。漸進綠化。
(4)、南部生態區南部景觀主要為咬合渦河景觀,植物較多,硬質空間相對較少。此處設計了沙灘活動區、壩上序列廣場。西南入口設置擋土墻,形成半遮半開空間為此處綠色空間增色。
(5)、西部及北部微地形區即可遮擋停車場,又可豐富公園環境。
七、專項設計
1、種植設計:公園設計中采用豐富的樹種形式,色木樹種與綠葉樹種搭配種植,喬灌木種植得當;觀葉樹與觀花樹;孤植樹與行道樹等有效配合。
2、設施分析:方便游人使用為主要原則,在各個路口設置垃圾桶、指示牌,設置數量充足、形式豐富的座椅供游人休息使用,亦設置公用電話等。
3、駁岸設計:駁岸設計采用自然式與規則式相結合的方式,采用沙灘卵石、濕生植物、垂直駁岸、干砌石駁岸等形式。
4、豎向設計:盡量少改造地形,原地形東南高,西北地,設計順應這樣的地勢,在東南設置微地形;停車場附近也設置為地形,起屏障作用。
技術經濟指標一覽表: 公園總面積:8.62公頃;水面總面積:2.4公頃;道路廣場面積:2公頃;機動車停車位:86 個;非機動車停車位:46個;建筑面積:2093平方米。
編輯:wenwei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