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濱湖新區文化公園概念性規劃設計
一、本案位置:
1.合肥江淮分水嶺南測,巢湖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過。
2.塘西河是巢湖水系的一條支流,由西北向東南流經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濱湖新區,在義城鎮附近匯入巢湖,是濱湖新區重要的景觀生態河道,流域面積50.0km2。
3.本案為塘西河流域景觀的一部分,交通便利文化氛圍濃厚,生態環境優越.是建設濱湖城市公園的亮點,成為合肥濱湖城市的特點和魅力之所在. 定位與規劃思路:1. 定位:此次規劃將塘西河濱水公園定位為未來城市周邊集旅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濱水文化生態綠地。
二、 規劃思路:
根據總體規劃,塘西河除具有行洪、蓄水、生態等功能外,還應盡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兼顧濱水景觀建設,滿足親水要求。在確保防洪排澇安全的前提下,通過擋洪排澇滯洪設施建設,以沿河兩側不筑堤為控制條件,岸線利用規劃與周邊城市建設用地性質相協調。
1、主題構思:安徽山靈水秀,土質肥沃,茶樹遍布。是國內重點茶區之一。茶文化歷史悠久,唐代陸羽《茶經》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記載。用徽州民居的景觀元素作為載體,提煉茶園的平面元素使之成為一個有明顯安徽特點的濱水茶文化公園。
2、景觀元素構思:設計以徽州傳統民居的元素為載體景觀元素上采用徽州傳統民居文化中常見的竹林、粉墻、天然石橋、蒼勁古樹、青石板路等,展現“徽文化”內涵。用現代的手法表現傳統的文化存在過的痕跡。這是一個排他性的載體,有明顯的安徽文化特征。
3、平面元素構思:把茶文化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源的承載茶葉種植的茶園的平面元素提煉出來,形成方案整個平面形式的基本元素,加以反復運用。徽州民居村落形式構成元素的演化,成為方案中重要節點—茶園觀光采茶的平面構成。
4、茶植物分布構思:根據安徽的地理分布,淮河以南分布有安徽的四大茶葉產地,西北大別山茶區、東北江淮茶區、西南黃山茶區、東南江南丘陵茶區。產區以長江為南北分界線。現有地形以塘溪河水系為南北分界線,加之地塊本身為四個小地塊,設計中四部分分別以安徽茶葉產地的地理分布為標準,穿插其中種植相應茶樹種類。
5、四大區域構思:根據人們的了解需要,把基地根據茶文化的不同屬性分為四個區域:知、賞、品、展。即對于茶文化本身底蘊的了解、觀賞茶的系列,喝茶品茶,茶活動的展示。
6、總平面介紹:以一條環狀主路貫穿整個地塊,一條次路沿水岸線蜿蜒曲折,再根據不同的到達節點的需要設置一些觀游步道。沿水岸或是主路布置了相關的茶節點,節點以茶傳奇的景觀盒子為主,穿插一些開放型的廣場。四個地塊在茶文化的了解需要上相互聯系,又互相獨立,有各自的主體建筑或是主題廣場,可以獨立的進入游玩。
編輯:wenwei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