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附生苔蘚植物研究獲新進展
附生植物是一類生活在其他植物體上但不從宿主載體吸收營養與水分的特殊植物,其特有的形態結構特征和生態習性使得它們對氣候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也十分脆弱。長期以來,在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干擾下,原生森林植被遭受破壞,次生植被面積不斷增加,生態環境發生改變,從而造成附生植物的組成與多樣性降低。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恢復生態學研究組的博士研究生宋亮在導師劉文耀研究員的指導下,對哀牢山徐家壩地區原生木果柯林和110年生櫟類萌生林中的優勢樹種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 (Kurz) Markgr.)不同徑級樹干附生苔蘚群落的物種組成和豐富度進行了比較研究,并結合CCA排序等方法,分析了附生苔蘚的組成與各環境因子之間的關系。
結果表明:宿主徑級大小、群落類型和樹皮pH值是顯著影響附生苔蘚植物組成和分布的重要環境因子,而其中宿主徑級大小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子;110年櫟類萌生林的附生苔蘚物種豐富度顯著低于原生木果柯林,這很可能與櫟類萌生林內缺乏大徑級的老齡宿主樹、適宜的微生境等因素有關;同時也表明本區域受損森林即使有110年的恢復時間,附生植物群落仍尚未完全恢復。
基于相關的研究結果,研究人員進一步提出:附生植物群落相當脆弱,一旦森林植被遭到破壞,它比陸生植物的恢復要困難得多。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國際刊物Ecological Research。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亞熱帶山地森林樹木死亡驅動因子研究進展
樹木死亡是森林動態與群落構建的一個重要環節,受到多種生態學過程的綜合影響。對森林枯立木空間分布格局及樹木死亡驅動因子進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樹木死亡原因、種群動態規律以及森林群落構建與物種共存等生【詳細】
亞熱帶山地森林樹木死亡驅動因子研究進展
樹木死亡是森林動態與群落構建的一個重要環節,受到多種生態學過程的綜合影響。對森林枯立木空間分布格局及樹木死亡驅動因子進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樹木死亡原因、種群動態規律以及森林群落構建與物種共存等生【詳細】
湖南永州入選2013中國八大最美熱區生態城市
近日,記者從中國城市經營網上獲悉,由泛珠城市發展研究院10月17日公布的“2013亞熱帶地區八大最美熱區生態城市”名單上,永州入選。【詳細】
景東縣明年開建景東亞熱帶植物園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哀牢山生態站30周年科研成果展示暨森林俱樂部學術研討會”活動在景東彝族自治縣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