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居住區水景設計中幾種水體布局方式
2011-04-19 10:53:29 來源:土木在線 瀏覽次數:
一是面形態的基底作用。大面積的水面,如湖、池等可起到襯托與基底作用,通過水體的光影反射,使岸畔的風景漂浮其上,擴大與豐富了居住區的空間,讓居住區景致構圖愈加完美。
如:北京當代MOMA,就是利用寬闊的人工水面作為環境構圖的元素之一,結合地下雨水回收系統的設置,形成了以湖面為主體的住區模式,湖不僅是小區格局的中心,更是環境景觀的高潮。湖水虛幻的倒影效果,讓岸邊的竹林與建筑愈加迷蒙含蓄,韻味悠長。
二是線形態的系帶作用。利用河水、溪流等線狀水體,曲折縈繞,使分散的建筑、景點聯成一體,再結合傳統園林設計中移步異景的思想,把水景小品和景觀節點布置在水體沿線,增加景觀趣味性。
三是點形態的焦點作用。噴泉、瀑布、水簾等動態水體具有跳躍的姿態與歡快的水聲,能活躍氣氛,喚起人們的內心共鳴,應受到特別的重視。不過,這類水體的位置需要精心選擇,通常宜放在人們視線的中心處,如廣場中心、道路交點、重要建筑的前方等。同時還要注意與其他要素的配合,可適當運用疊石堆山、石階駁岸、水中汀步等技巧,增加韻味。
四是點、線、面形態的組合。通過點、線、面的呼應與對比,產生出豐富變化的空間,同時,大大增強了景觀的可讀性與趣味性。
編輯:xiaxiaolin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不規則駁岸設計,為水景增色!
駁岸與水線形成的連續景觀線能否與環境相協調,直接關系到水景的效果和體驗。【詳細】
融創中心五園七景描摹新法式宜居住區
造園家不僅僅是植物學家,更應該是畫家和哲學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