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植物新定義 生態能源放光彩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易自力帶領的課題組5年來潛心芒屬能源植物研究,成功培育出芒屬植物人工雜交品種??湘雜芒1、2、3號。這些新品種若大面積推廣,有望大力緩解能源短缺壓力。
記者2日從湖南農業大學獲悉,由該校芒屬植物課題組選育的湘雜芒1、2、3號已得到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一致認可。專家們表示,這是中國科學家能源植物研究的實質性成果,意義重大。
2006年,該課題組率先以中國豐富的芒屬植物資源為材料,利用種間遠緣雜交手段,將野生芒與南荻進行雜交,選育到湘雜交芒1、2、3號3個新品系。新品系經過3年的栽培試驗,其性狀與野生親本有明顯區別,且遺傳性狀穩定,生物學特性和農藝性狀更適合能源作物的要求。由于目前國內外暫無芒屬植物人工雜交品種的報道,故這也可能是世界上首例人工培育的芒與南荻的雜交新品種。
“小桐子是一種可以在干旱條件下茂盛生長的灌木,其種子可以生產類似于柴油的燃油,但目前人們將其當做綠色金子的期望正在減退??許多人曾把小桐子當做邊際土地上最有潛力的拯救者,一種可以使發展中國家擺脫貧窮并將其帶入一個可持續的、油料供應充足的未來能源植物。”
這段話,出自2009年9月17日出版的《自然》雜志的一篇新聞,題目是《神奇的野生灌木計劃繁華難現》(Wonder weed plans fail to flourish)。
被作者Sanderson?K稱為“神奇的野生灌木”的,是近些年來名噪一時的能源植物小桐子。小桐子拉丁文名稱為“Jatropha curcas”,為大戟科麻風樹屬半肉質小喬木或大灌木。原產熱帶美洲,現在亞洲尤其以亞洲中南半島諸國及我國云貴高原南部的干熱河谷地區有集中分布。通常生于海拔600~1200米的平地、丘陵及荒山坡地。它具有很強的抗旱、耐貧瘠的特性,能在石礫質土、石灰巖裸露地生長。野生狀態的小桐子,生長迅速,生命力強。在我國又名小油桐、膏桐、麻風樹等。
國家林業局目前正在組織編制《全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規劃(2011-2020年)》,能源林面積規劃將達到2000萬公頃,每年轉化的林木生物質能將可替代2025萬噸標煤的化石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達3%,生物質柴油迎來發展良機。
今年上半年,我國煤炭延續了去年以來的凈進口態勢,月進口量一直保持在1000萬噸以上,同比幾乎翻倍,昔日的煤炭出口國已經變成了凈進口國。石油領域,我國也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且進口數量仍在攀升。照此下去,我國能源缺口將從哪里補充?
鑒于我國化石能源資源不足的局面,近日,國家林業局植樹造林司總工程師吳堅透漏,國家林業局目前正在組織編制《全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規劃(2011-2020年)》,能源林面積規劃將達到2000萬公頃,每年轉化的林木生物質能將可替代2025萬噸標準煤,林木生物質能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將提高到3%。
國家林業局植樹造林司總工程師吳堅近日表示,國家正在組織編制《全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能源林面積將達到2000萬公頃;每年轉化的林業生物質能可替代2025萬噸標煤的石化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達到3%。
記者從國家林業局了解到,我國現有森林面積1.95億公頃,林業生物質總量超過180億噸,其中可作為生物質能源資源的有三類:一是木質燃料資源,包括薪炭林、灌木林和林業“三剩物”等,總量約3億噸/年;二是木本油料資源,我國種子含油率超過40%以上的植物有154種,麻瘋樹、油桐、黃連木、文冠果、油茶等樹種面積約420萬公頃,果實產量約559萬噸;三是木本淀粉類資源,我國櫟類果實橡子產量約2000萬噸,可生產燃料乙醇近5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