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真專家”提異議 園林課題評獎被取消
“‘耐寒地被竹的引種與抗鹽性研究’獎項最近被取消了!”德州新城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工程師魏坤峰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做科研就得實事求是,糊弄事肯定不行!”
今年元月27日,德州日報刊登了“2009年德州市科學技術評獎委員會公報”,公布2009年德州市科學技術獎勵項目,由山東某大學和德州一公園聯合完成的“耐寒地被竹的引種與抗鹽性研究”課題擬獲科技進步三等獎,公開征求民眾意見。魏坤峰長期研究鹽堿地綠化,曾出席國際鹽堿土綠化會議,看到公告后就去公園栽植地考察學習,發現科研成果有問題。
魏坤峰說,木本植物引種成功與否,應不低于三至五年的實驗期才能確定。還應看與原產地比較,不需特殊保護,能露地越冬、越夏并生長良好,而且能用有性和無性繁殖方法進行正常繁殖,引種地栽苗要達到一定數量才算成功。耐寒地被竹這個實驗,在德州實驗時間不足一年,耐寒地被竹兩個耐鹽品種僅有70至80根。極少量的露地栽培沒有一定的代表性,不能認定引種成功。
在德州以外的其它地區盆栽實驗,不能代表德州的自然生態環境。關于耐鹽性試驗,即使是從德州市取樣鹽堿土,在外地也只能是盆栽耐鹽實驗。“應在德州中輕度鹽堿地上露地耐鹽實驗,才能說明問題。關鍵的問題,盆栽試驗不能代表露地實驗。”魏坤峰說,為嚴肅科技成果的科學性,他向德州市科技局提出以上異議,建議科技局慎重對待該課題的評獎。
德州市科技局才玉璞局長說,魏坤峰給他們寫過兩次信,并給他打電話反映耐寒地被竹科研的問題。“科技局很尊重老專家的意見,經過幾次研究,我們決定取消該課題獎項。”才玉璞局長坦陳,在德州因專家提出異議取消成果獎項還是第一次。
魏坤峰說,新疆農大林學分院引種野生宿根花卉,經過5年努力繁育成功了7種野生觀賞植物,并達到了一定數量,大多數第二年開花第五年才進行推廣,這種嚴謹的成功引種試驗值得借鑒。
記者感言
科研“閑事”就得管
對于魏坤峰的行為,有些人不以為然:不就是一個市級三等獎嗎,何必認真?還有人給他打電話,讓他不要管這事。魏坤峰不這么認為:做科研最重要是科學嚴謹,絕不能糊弄,人們都有監督的權利。
如今,有些人對待科研不再像以前那樣嚴肅,造假的有,抄襲的有,糊弄的也不少。可怕的是,人們對此越來越習以為常,鮮有站出來披露的。有媒體報道,一家國家重點科研單位因幾位專家沒通過其成果鑒定,返程車票也不給買了。可見,“我花錢請你,你就應該簽字通過”,在一些人眼里是多么理所當然!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科研水平是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對園林行業來說,沒有科研成果、科學數據做指導,后續應用、生產也難以做到科學有效,更不要說創新提高了。科研無小事,是必須嚴肅對待的,對科研成果的監督決不是什么“管閑事”,而是關乎行業健康發展的大事,社會需要更多像魏坤峰這樣有責任感的專家學者仗義執言,共同努力破除學術界的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