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地標建筑”何時休
2010-04-07 16:51:37 作者: 文 風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瀏覽次數:
重慶擬建全球最高摩天雙子塔,塔高將超620米。這個項目據說已列入政府的1萬億投資計劃中,預計今年即將實施。筆者認為,如此大搞地標建筑助長了攀比之風,將不利于經濟結構調整。
標志性建筑是一個城市的名片,也體現了一種城市的精神。它與不斷炒熱的所謂商業性“地標建筑”并不是一回事。目前,全國各地的“地標建筑”之爭可以說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用“你方唱罷我登場”來形容各地“地標建筑”之爭實不為過。廣州雙子塔(在建)約530米、北京泛海國際雙子塔(在建)505米、廈門雙子塔(在建) 620米,重慶擬建全球最高摩天雙子塔,其高度必然要超過620米。不斷被刷新高度的“地標建筑”是經濟繁榮的標志還是政績工程的結果,我們不得而知。
各地競相追逐的所謂“地標建筑”究竟滿足了誰的需求?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俞孔堅認為,所謂的商業“地標建筑”其實是三種意識在作怪。這三種意識是“惟錢”、“惟權”和“小農意識”。
第一種就是暴發戶意識。兜里錢太多,就想搞個最大、最豪華的東西,他要彰顯自己的身份,但這個身份彰顯出來只有一個價值觀:他是一個暴發戶。
第二個是長官意志、政績工程。誰權大,誰說了算。這也是中國封建遺毒:不尊重平常的人、平常的事,把非常的東西看得很重。
第三個價值觀就是小農意識。小農因為很窮,所以就特別向往華貴的、特別愛攀比,這就形成了城市之間的競爭、攀比。這三種價值觀可以解釋中國為什么會頻頻出現造文化古城、造最高樓的舉動。
事實上,目前我國一些城市的“地標熱”多數只是一種商業炒作的一種手段,甚至是房地產商提升價格的一個策略。為的是賺人眼球,達到商業轟動效果,滿足的是商人的利潤目的。商業地產不能只是賺人眼球,贏得利潤。
以人為本,不斷滿足人的全面需求既是普通建筑也是商業地產建筑追求的最高目標。“地標建筑”也不是越高越好。
有人做過如下總結:紐約新加大廈和大都會人壽大廈1908年前后落成,數百家中小銀行倒閉;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華爾街克萊斯勒大廈和帝國大廈相繼落成,紐約股市崩盤并引發全球經濟大蕭條;70年代中期,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和芝加哥西爾斯大廈再奪全球最高榮譽,后發生石油危機,美元狂跌,全球經濟再次陷入衰退;1998年,吉隆坡雙子塔樓取代西爾斯大廈的最高紀錄,亞洲正陷金融危機;中國臺北101大樓21世紀初建成,其間高科技泡沫破滅,全球股市狂瀉……
當然,我們無法確認其中之間的內在聯系,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單純商業性“地標建筑”越高,與普通百姓的距離就越遠!特別是在當今,國家倡導低碳經濟和低碳城市建設的大背景下,一味地追求“地標建筑”的高度,顯然與可持續經濟發展方式是背道而馳的。
標志性建筑是一個城市的名片,也體現了一種城市的精神。它與不斷炒熱的所謂商業性“地標建筑”并不是一回事。目前,全國各地的“地標建筑”之爭可以說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用“你方唱罷我登場”來形容各地“地標建筑”之爭實不為過。廣州雙子塔(在建)約530米、北京泛海國際雙子塔(在建)505米、廈門雙子塔(在建) 620米,重慶擬建全球最高摩天雙子塔,其高度必然要超過620米。不斷被刷新高度的“地標建筑”是經濟繁榮的標志還是政績工程的結果,我們不得而知。
各地競相追逐的所謂“地標建筑”究竟滿足了誰的需求?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俞孔堅認為,所謂的商業“地標建筑”其實是三種意識在作怪。這三種意識是“惟錢”、“惟權”和“小農意識”。
第一種就是暴發戶意識。兜里錢太多,就想搞個最大、最豪華的東西,他要彰顯自己的身份,但這個身份彰顯出來只有一個價值觀:他是一個暴發戶。
第二個是長官意志、政績工程。誰權大,誰說了算。這也是中國封建遺毒:不尊重平常的人、平常的事,把非常的東西看得很重。
第三個價值觀就是小農意識。小農因為很窮,所以就特別向往華貴的、特別愛攀比,這就形成了城市之間的競爭、攀比。這三種價值觀可以解釋中國為什么會頻頻出現造文化古城、造最高樓的舉動。
事實上,目前我國一些城市的“地標熱”多數只是一種商業炒作的一種手段,甚至是房地產商提升價格的一個策略。為的是賺人眼球,達到商業轟動效果,滿足的是商人的利潤目的。商業地產不能只是賺人眼球,贏得利潤。
以人為本,不斷滿足人的全面需求既是普通建筑也是商業地產建筑追求的最高目標。“地標建筑”也不是越高越好。
有人做過如下總結:紐約新加大廈和大都會人壽大廈1908年前后落成,數百家中小銀行倒閉;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華爾街克萊斯勒大廈和帝國大廈相繼落成,紐約股市崩盤并引發全球經濟大蕭條;70年代中期,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和芝加哥西爾斯大廈再奪全球最高榮譽,后發生石油危機,美元狂跌,全球經濟再次陷入衰退;1998年,吉隆坡雙子塔樓取代西爾斯大廈的最高紀錄,亞洲正陷金融危機;中國臺北101大樓21世紀初建成,其間高科技泡沫破滅,全球股市狂瀉……
當然,我們無法確認其中之間的內在聯系,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單純商業性“地標建筑”越高,與普通百姓的距離就越遠!特別是在當今,國家倡導低碳經濟和低碳城市建設的大背景下,一味地追求“地標建筑”的高度,顯然與可持續經濟發展方式是背道而馳的。
編輯:jojo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