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漫山鄉--湖北來鳳縣推進綠色繁榮紀略
春光明媚,又是造林好時節;來鳳山鄉,漫山遍野植樹忙。群眾帶著干糧上山,搶抓季節造林,用實際行動書寫綠色繁榮新篇章。
今年初,湖北省來鳳縣委、縣政府提出,發動全社會力量開展植樹造林,爭創“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舉全縣之力建設“全國金絲桐油之鄉”、“武陵山區道地藥材集散地”。
(一)
革勒車鄉有一個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的地方??長太坪村八組天遙界,海拔1380米,山大人稀,土地貧瘠,僅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山下。
今年春,這座寂靜的山頭,人潮涌動,熱鬧非凡。長太坪村支部書記吳正剛告訴記者,過去一直被老百姓看作“包袱”的荒山,流轉給武漢凱迪投資有限公司后,村民不僅每年有固定的流轉費收入,上山造林還有勞務工資。3年后,新造的刺槐林賣給公司,收益歸老百姓。
3月3日,來鳳縣召開三級干部大會,發出了春季植樹造林動員令。中午一散會,吳正剛就趕回長太坪,召集村級“兩委”干部,傳達縣里精神,動員村民上山植樹。第二天,全村200多村民上山整地。天遙界是造林作業面積最大的地方,平均每天有上百個勞動力上山。住在山下的村民,每天清晨六七點鐘出發,8點鐘上工。
3月13日,縣長胡澤下鄉檢查春季造林情況。在長太坪村,百余農民在荒山荒坡砍草割刺,有的被刺叢掛破衣衫,有的被劃破了手指。有的農民因天天吃快餐面,嘴唇起了泡……這一幕幕場景讓胡澤深受感動,次日,縣政府的干部為鄉親們送來了一頭肥豬和包谷酒。
荒山披綠裝,“包袱”變銀行。長太坪村八組村民張保山做夢也沒有想到“天上也會掉餡餅”,去年底,張保山把天遙界上數百畝荒山流轉給武漢凱迪投資有限公司,公司如數兌現當年林地流轉費3000多元。
如今,全縣4.31萬戶農民與武漢凱迪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流轉協議,共流轉林地33萬畝。
(二)
3月18日晚,來鳳縣召開春季植樹造林緊急督辦會議。不到一個小時的緊急會,充斥著濃濃的“火藥味”,造林進度靠后的兩個鄉鎮受到點名批評,被列為掛牌督辦對象。
晚上9點,緊急督辦會議一結束,8個鄉鎮的黨政“一把手”迅速召集班子成員研究落實下步造林工作實施方案。
干部白天上山下鄉,與群眾一道造林,晚上統計上報各個作業點上山人數、植苗進度,或進村組院落,召開群眾夜會,安排落實第二天造林計劃。許多干部把這種上班作息的新機制稱作“白+黑”工作制。另外,所有鄉村干部3月份放棄雙休日,實行“5+2”工作制,集中力量開展春季造林。
該縣還實行春季造林日進度報告制,堅持“一日一通報”。各包村干部做到每日向分管領導報告上山人數、植苗面積等;各鄉鎮每日向縣政府書面報告造林進度。為了搶時間、保進度,全縣從外地調運的種苗,運抵各鄉鎮后,有專人專班及時驗收、分發、轉運。
(三)
植樹節前后,綠水中學校園再添新綠,學校在校園里種下一棵棵綠化樹。和綠水中學一樣,來鳳縣的其他中小學校也動員師生開展義務植樹,為校園添綠添彩。
入春以來,來鳳縣城鄉各地掀起造林熱潮,干部群眾齊上陣,發起了“五路進軍”的集結號,即向山上進軍、向公路兩旁進軍、向庭院進軍、向城鎮集鎮進軍、向校園進軍,荒山上、公路旁、庭院邊、校園內,到處都是植樹造林的熱鬧場景。
從國道、省道到縣鄉公路、村組公路,養路工人和當地村民扛著刺槐苗,沿著公路兩旁栽種;農家院落房前屋后、庭院四周,一棵棵新植的苗木環繞院落,給新農村增添了勃勃生機;集鎮街道也紛紛掀起了植樹造林的新高潮;大河鎮福利院20多名有勞動能力的五保老人,自發帶上鋤頭上山參與植樹造林。
車間的標準化作業模式被搬到山頭,造林質量和規格有了標準尺度來衡量。武漢凱迪投資有限公司與林農簽訂的生物質能源林造林、管護勞務協議規定,公司給農民支付的勞務工資,按成活達標的株數來計算。“三埋兩踩一提苗,株距行距用尺量,如今的造林完全是標準化作業,只有高質量的造林才能帶來高效益。”縣林業局局長張國慶說,“林地流轉后新造的林地,將成為凱迪公司的原料車間。林業產業化經營,鋪筑的是生態富民新路子。”
經過近一個月的奮戰,來鳳縣新造林14萬多畝,其中油桐造林6.7萬畝,刺槐造林7.6萬畝。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