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成:園林花木經營轉變觀念的兩點看法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只有在花木的新、優、奇、特上進行創新,搞精細化經營,經營者才能在日趨激烈市場競爭中獲勝”,這是中國花卉報通聯部主任、中國花卉協會月季分會副會長,青島農業大學客座教授方成在3月20日召開的“2010年北方苗木供需交流會暨園林植物種植設計與應用技術研討會”上提出觀點。

中國花卉報通聯部主任、中國花卉協會月季分會副會長、青島農業大學客座教授方成
方成一直供職于《中國花卉報》,長期從事花卉苗木調查研究,進行新聞采寫工作。方成主任收集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花木生產面積為77.6萬公頃,銷售總額近667億元。他認為,發展花木產業,已經成為促進農業發展、農民致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后花木產業依然會是一個朝陽產業。但是也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即2008年奧運會之后,在全國大規模的初步實現園林綠化之后,花木產業出現了:大路貨的中小規格的花木產品供大于求,粗放性的產品價格低廉,甚至造成一定數量的積壓,而與此同時,符合一定地域條件的新品種和優質花木又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等一系列變化。因此,花木產業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方成主任認為,一定要在創新中下大的功夫。2010年3月5日,胡錦濤在參加全國人大會議江蘇代表團討論時說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
觀念創新,要瞄準在新優奇特上
一是新。方成主任介紹到,我們國家是世界園林之母,植物種類極為豐富,世界上很多植物都是原產于我們中國。國外通過嫁接、雜交,繁衍出了許多新的品種。與此相反,我們中國自己現在可以用來園林綠化的花木品種卻少之又少。所以,下一步我們要在推新上還有很大的空間。
一方面,要進行有性和無性培育;另一方面,對于沒有形成批量生產的和丟失的老品種要大力挖掘。
二是優。所謂優,就是培育品質比較高的花木,也就是看上去很漂亮的花木。樹木要想做到優,就要做到標準化。標準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樹干要高度一致;二是植物的株距要科學合理。現在,不少農民的觀念還是沒有轉變,他們認為,給苗木寬松的環境是浪費土地。因此,拋棄這種舊的種植觀念非常必要。在歐洲的苗圃,種植苗木好像工業生產的杯子一樣,標準幾乎一模一樣。他們能做到這一點,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首先做到了標準化。
三是奇。奇就是跟一般自然的樹形狀不一樣的樹木。或者說是改變原有樹木形態的,稱之為奇。現在各地都在建設生態園、公園、高檔住宅區等,有些需要的是奇形怪狀的花木。我們在這方面的植物也是比較少,如果一些經營者在這上面多動些腦筋,效益會非常之好。
隨著整個國家園林品味的提高,我們的園林綠地非常需要這些奇形怪狀的東西。這就是奇的作用。
四是特。特不是針對一個品種,而是針對一個苗圃。也就是說,一個苗圃的經營要有特色,不能人家搞什么你也搞什么。目前,我們的苗圃和花圃多數是沒有特色的。但是從社會發展來看,一定要有專業化發展之路,不能夠什么都搞。在歐洲、美國、日本,人家多數都是專業化,不像我們什么都搞。在品種上,可以選擇一兩個為主,兼容其它三四個。
方成主任認為:新優奇特,核心還是一個優。苗木要優,設計要優,服務也要優。這是社會的一種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呼喚。
觀念創新,要體現在精細認真上
為什么要走精細化的路子?方成主任說,是因為我們不能再走粗放性經營的老路子。
方成主任表示,由于我國經濟發展過快過猛,包括生產資料、農藥、塑料薄膜等價格上漲也很多。成本上升太快,而價格并沒有相應的上升。在這種情況下,經營者要在調整適應這種觀念的更新,企業才能生存發展下去。
品質不同價位不同。同樣一棵植物、一株花、一棵樹,由于它的品質不一樣,它的價格是相差很大的。像春節去買花,同樣是蝴蝶蘭,同樣尺寸的,進口的賣70元,國產的也就賣30元。所以,經營者要在通過提高品質來要效益。
相關新聞: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