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群是城鎮化主方向
通過本次兩會我們可以看出,城鎮化將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也是啟動內需的關鍵。同時我們認為,沿海大城鎮群發展是主趨勢,而中部城鎮的建設則是必要補充內容,圍繞這兩個方向將是推動經濟復蘇的主引擎。
一、城鎮化是大趨勢
全國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推動城鎮化發展的新戰略與新思路,城鎮化新政將成為引爆內需的巨大引擎,將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突破口和著力點。辜勝阻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從四個方面部署了城鎮化新政。一是發展依托縣城和縣域中心鎮的新型城市化。二是穩步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三是實現進城農民工與市民的平權。四是鼓勵返鄉農民工就地創業。
可以說,最高層已經越來越明確將城鎮化做為推動內需型經濟發展模式建設,重啟經濟復蘇的關鍵性舉措。從兩會的相關政策言論來看,目前階段的重點則是推動農民進城從而啟動新一輪城鎮化建設。
二、沿海大城鎮群將是主流
我們認為,未來中國城鎮化有兩大方向,一是中部城鎮發展,這是為改變過去長期以來中東部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是階段性的;二是沿海大城鎮群的發展,是屬于經濟長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主流方向。
從政策角度來看,中部城鎮的發展可以改善地區發展不協調,調整城鄉二元化的社會結構,應對當前較為復雜的社會問題。因此中部城鎮發展受到政策鼓勵,其屬于對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過度關注東部發展的一種調整和補償。并由于中部地區的人口和基礎設置也確實具備了進一步推動城鎮化建設的較好條件,因此階段性發展潛力較大。中部城鎮化總體上還屬于糾偏,是政策鼓勵下為針對當前經濟結構和各類社會壓力的應對。
從長期趨勢來看,東部的大城鎮群發展仍然是主流。實際上,無論政策如何鼓勵中西部發展,東部的優勢和經濟自然規律是難以改變的。從歐美國家來看,發達地區城市集聚效應帶來的巨大利益是難以抵抗的,這不但取決于這些地區優越的地理、資金、人才和技術條件,更重要的是隨著工業化后期發展,出于統一市場和社會分工細化的需求,產業必然會聚集在一個相對有限并交通便利的輻射半徑內,以滿足現代工業高效生產和配套需求。東部的環渤海、長三角、南部的珠三角甚至于西部大重慶應會成長成為數個超大的城市群,從而適應這一經濟自然規律。
總體上,中部地區可以作為東部大城市群的有效補充和后院(尤其是隨著高鐵網絡逐步建成,物流成本和時間成本的大大降低),而東部在其天生的各類經濟優勢凝聚下,必然成為吸引各類資源并發展成為一個更加繁榮的大城市群體,成為市場和細化分工的中心。
正如英國大倫敦區積聚了全國近1/3的人口那樣,我國未來的沿海城市群顯然還大有發展空間。
三、城鎮化是推動經濟復蘇的關鍵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之所以我們不斷探討城鎮化的方向,其根源是由于這是和中國經濟和股市的長期格局密切相關的。當前經濟復蘇正面臨著民間投資和消費難以啟動的巨大阻遏,而中國經濟顯然不可能再重返投資和出口拉動的跛腿老路,這必然讓市場對經濟長期復蘇的前景感到不明朗,從而影響整個市場格局的發展。
而城鎮化新政恰是引爆內需的巨大引擎,在中東部城鎮化同時啟動的背景下,刺激消費、消化產能等等都可能實現,這也最終決定了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潛力仍很大,也是股市長期走牛的堅實基礎。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