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頂綠化,生機盎然待何時?
生活在火爐城市,南昌人對屋頂花園的期待是異乎尋常的。事實上,南昌人對屋頂綠化并不陌生,早在2007年,南昌就曾有過一次政府推動下的屋頂綠化行動,但如今大多數已是“殘根剩草”,在城市高處俯瞰南昌城區,成千上萬的屋頂仍然一片灰色,毫無美感可言。
“綠色屋頂”在南昌遭遇了什么?
屋頂菜地,綠意盎然。
凌亂不堪的城市屋頂。
居民自己建設的“屋頂花園”。
“漏室”變花園,建樓頂花園一舉多得
宋玉濱是南昌市洪都賓館工程部經理,去年12月29日,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賓館裙樓綠地上忙碌,“這個裙樓小花園是2002年修的,當年是為了解決樓頂漏水,現在不漏水了,只是建個花園覺得有些可惜,我們初步決定在這里修建一塊網球場”。
這塊樓頂綠地占地約900平方米,草坪上臺灣青唱主角,四周栽有桂花、紅花吉木、鐵樹和海棠等,雖然是寒冬時節,葉的嬌嫩、草的翠綠,仍能讓人感受到春的氣息。
然而,像洪都賓館這樣的屋頂綠地,在南昌城區并不多見,它們只是零星出現在一些居民樓屋頂。2006年有媒體曾報道稱,南昌的屋頂綠化率只有0.01%。江西省綠委辦副調研員李健告訴記者,這個數字也許不夠精確,但足夠代表屋頂綠化的現狀,在大量移栽樹木建設“森林城鄉”的同時,屋頂綠化也不應被忽略。
在《關于“森林城鄉、花園南昌”建設實施方案》中,南昌市提出力爭到2011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綠地率達到3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以上,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標準。記者注意到,這其中對于屋頂綠化的貢獻并無更多表述。
“南昌在這方面曾投入過大量人力物力,但最后效果不佳,影響了綠化部門的熱情。”一名長期關注南昌屋頂花園建設的業內人士說。
創建園林城,那場造綠運動轟轟烈烈
2005年,為申報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南昌提出“綠化向空中延伸”的設想,部分墻體、立交橋等開始美化,但對屋頂綠化則沒有具體要求。2007年6月16日,為彌補地面綠地的不足,在創建“國家園林城市”調度會上,南昌明確提出建設屋頂綠地,并為各區分派任務,其中東湖區要完成屋頂綠地2.73萬平方米;青云譜區綠化屋頂1.1萬平方米;青山湖區在羅萬工業園等兩處進行屋頂綠化,綠化面積共3260平方米;西湖區增加屋頂綠地約5100平方米。這些綠地的栽種地點基本上都在政府機關辦公樓和學校醫院等地。
“遺憾的是,2007年種植的綠地已基本廢棄。”去年12月30日,南昌市園林綠化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年時間緊迫,7月和8月栽種存活率不高,加上樓房業主單位看護不科學,這批綠草先后干枯死亡。
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青云譜區市容局老辦公樓樓頂,原來是樓頂綠化樣板。這片綠地由于澆水養護困難,基本處于放養狀態,2008年那場冰雪災害最終結束了它的生命。如今,青云譜市容局已經喬遷,這些曾經“綠極一時”的草坪,只剩下一些草根在空中搖擺。
青云譜區創建辦一負責人對記者說,由于此次栽種的綠地很多都在老樓上,本身不具備綠化的條件,導致一些樓房漏水,出乎很多人的意外,有人據此懷疑樓頂花園的可行性。
集中綠化也存有一些“碩果”,比如西湖區政府行政辦公樓,由于有專人常年負責管理,樓頂綠地和樹木依然蔥綠,成為工作人員休閑散步的去處。“冬天還看不出什么,每到春夏時節,樓上蔥綠一片,看起來讓人賞心悅目,好像到了郊外!”西湖區政府一工作人員說。
奇人新發明,做好樓頂花園沒問題
南昌市民對屋頂綠化的熱情,在2002年前后空前高漲,和一名叫鄒尚云的建筑工程師有關。
鄒尚云原本是一名普通建筑工人,面對“建筑癌癥”之稱的屋頂漏水,他從1987年開始研究屋頂防漏技術。1998年,鄒尚云創造性地提出集防漏、環保、節能等功能于一體的屋頂綜合防漏理念??綠色生態節能防水,即在屋頂構建具有防漏功能的空中花園。這項技術突破以“堵”為主的屋面防水舊思維,突出以排為主,并通過種花種草來美化屋頂環境,削減城市“熱島效應”。2001年12月,這項技術獲得國家專利,被科技部列為國家級科研成果,并被寫入清華大學建筑材料系教材。
這條消息一經媒體發布,來找鄒尚云補漏建綠地的單位和個人絡繹不絕,南昌第一批屋頂綠地便由此誕生,僅鄒尚云就修補了3萬余平方米,這其中包括南昌大學土建系教學樓、江西省建筑設計研究總院等建筑專業單位。
江西省綠色節能建筑設計研究中心主任余松說,綠色屋頂不僅能經濟有效地增加城市綠化量,還能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改善環境,其實質是有效節約土地,改善人居環境,“南昌冬夏長春秋短,夏天尤其難過,如果南昌的屋頂都能綠化,夏季平均氣溫有望下降3℃到4℃”。
余松對鄒尚云的綠色生態節能防水技術贊不絕口:“為綠色屋頂的大量普及提供了可靠保證,是碳排放補償的一種有益嘗試。”
規劃是前提,樓頂不應是“荒漠”
南昌建設屋頂綠地既是人心所向,又有創新技術支撐,為何星星之火不能燎原呢?
南昌市建管局前局長、現任南昌建筑行業協會會長鄒詩耀說:“南昌人要真正認識屋頂綠地益處,需要一個過程。隨著節能減排觀念的深入人心,南昌建設屋頂花園的樓房將會越來越多。”
鄒詩耀說,一些人擔心屋頂綠地建成后對建筑物有腐蝕,其實是對目前屋頂花園建造技術缺乏了解。帶有屋頂花園的建筑普遍比平屋頂建筑的使用壽命長一半以上。平面建筑屋頂大面積直接暴露在外,長時間日曬雨淋容易使建筑物出現裂縫,導致雨水滲入;冬夏兩季強烈的溫差會給建筑材料帶來極大負荷,壽命縮短,而建造樓頂花園就可以解決問題。
“推進屋頂花園需要政府的推動,而不是一窩蜂地‘大躍進’,加建綠地投資較大,最可行的做法是在房屋設計規劃時就考慮建設屋頂綠地。”江西師大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王毅男說,現在成都、重慶和深圳等地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比如北京對自發建設屋頂花園的業主,給予每平方米100元的補貼,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經費問題。在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家,都有完備的政策大力推進和支持樓頂綠化。政策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鼓勵性的,就是政府進行財政補貼,鼓勵居民和單位進行樓頂綠化;另一種是強制性的,強制要求樓頂完成一定比例的綠化植被的種植。
南昌市園林綠化局辦公室副主任沈志華說,制約南昌市屋頂綠化最大的“瓶頸”是老式房屋比重較大,而預制板結構的房屋是難以達到承重和排水要求的,改造起來難度較大。對新開發的樓房和其他公共建筑的屋頂,應該有綠化要求,不應出現新的綠化荒漠。
本報記者張緒鴻 實習生吳浣 文/圖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