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黔江區大部制改革 整合園林等17部門
黔江繼江北、九龍坡之后啟動改革,將整合17個部門
本月11日,黔江區召開政府機構改革實施動員大會,這是繼江北區、九龍坡區之后,重慶正式啟動的“大部制”改革第3個區縣。昨日記者從3區縣“大部制”改革機構調整中發現,它們在對區內機構實施合并調整當中,有差異也存有共同點。
黔江將保留32個部門
記者從3個區的“大部制”改革方案中看到,3個區對轄區內的政府機構部門在實施拆分合并改革后,設置的部門數量上有所不同,主城兩區更加精簡。
根據黔江區“大部制”改革方案,此次涉及機構整合、職能調整、機構更名的部門共17個,改革后、全區共設置政府工作部門32個;而江北區、九龍坡區的“大部制”改革都涉及轄區內48個部門或機構,改革后都設置了29個政府工作部門或機構。
其中,江北區共撤銷整合物價局、招辦、人事局、勞動和社保局在內的23個機構和單位,對經委、建委在內的11個單位進行規范清理,調整隸屬關系和更名;九龍坡區則整合、撤銷街工辦、統籌辦、政研室、招商局、農業辦在內的13個部門或機構,對法制辦、機關事務局、民防辦在內的14個單位規范清理調整隸屬關系和更名。
與市級部門設置一致
在3個區的“大部制”改革方案中,也存在著相同之處,就是改革方式和職能部門劃分與市級部門保持一致。
記者在3個區對外公布的“大部制”改革方案當中看到,3區都將區內的人事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實施了整合,組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同時,將建委更名為城鄉建設委員會,經濟委員會更名為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
同時根據各個政府單位的工作職能不同,重新劃分了其隸屬關系,從而避免職能劃分不明確,讓市民辦事不方便等弊端,如黔江區和江北區都將老齡委工作辦公室職能劃入民政局。
將凸顯公共服務職能
在1月份重慶兩會上的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09年要“全面完成市政府機構改革,啟動區縣政府改革,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步伐”。對于江北、九龍坡、黔江區已啟動的“大部制”改革,江北區編辦相關負責人昨天認為,各區啟動機構改革是結合各區的自身實際來實施。
“幾個部門的整合,克服了職能交叉、重疊的弊端,有效地促進了體制和機制的轉化。”該負責人表示,雖然各區都尚未完成改革,但從經委、建委更名上可以看出,其方式和職能劃分將盡量與市級部門保持一致。該負責人表示,政府部門改革后將更加統一、精簡、高效,實現從“瘦身”到“健身”的轉變后,十分有利于政府職能轉變和社會管理,凸顯公共服務職能。
黔江政府機構改革方案
合并
農業局、農辦、農綜辦、農機局整合,組建農業委員會。
經委、鄉企局、無線電管理處整合,組建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貿易局、糧食局整合,組建商務局。
人事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合并,組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編辦不再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合署辦公,人財物單列。
調整
發改委不再保留物價局牌子。
撤招商局,組建投資促進辦公室。主要負責外來投資企業的引導、管理和服務。
撤市政辦,組建市政園林局。主要負責市政基礎設施、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和城市市容環境整治、園林綠化。
法制辦由在政府辦公室掛牌調整為政府工作部門。
建設委員會更名為城鄉建設委員會。
劃入
大學中專招生委員會辦公室劃入教委,內部增設相應科室,同時組建教育考試中心。
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劃入衛生局,增設相應科室。
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職能劃入民政局。
烤煙生產辦公室整合到農委。
金融辦公室整合到政府辦公室。
掛牌
政府辦公室掛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民防辦公室牌子。
科學技術委員會掛地震局、知識產權局牌子。
區政府督查室對外掛區政府目標考核辦公室牌子。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