殫精竭慮為花博--記鮮花港建設者李在東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9月19日北京國際鮮花港建成并正式對游人開放,成千上萬的游客走進這座用花砌成的港口,徜徉在花海之中,臉上綻開了如花般的燦爛笑容。
"我喜歡看游人臉上的笑容",鮮花港的建設者--鮮花港管委會副主任李在東9月22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游客的品評甚至比專家的驗收、領導的點評來得更直接、更挑剔,他們的笑容是對我們建設工作的最好的肯定"。李在東把鮮花港看成是他和他的團隊創作作品,他介紹說,鮮花港2007年7月開始規劃立項,2008年9月開始動工建設到現在正式開園,歷時兩年另兩個月,這期間李在東和他的團隊把一片溝渠縱橫、荒草叢生的土地建成了一座召開花博會、令世人矚目的鮮花港。它的建設團隊也由最初的三人發展今天的40人,李在東付出了很多。記者很想聽他講自己的故事。李在東卻不遺余力的介紹起了鮮花港的工程亮點,如;幻花湖收集雨水、節約地下水資源;地源熱泵、水源熱泵和燃氣鍋爐相結合綜合的供暖方式節約了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建設污水處理池實現園區零排放;農業園區卻實現工業園區的市政配套標準--八通一平-----。
鮮花港工程是嚴格按倒排工期緊張有序進行的,但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問題和挑戰。面對挑戰,建設者們需要攻關,需要付出很多。早七點晚九點上下班是常事,連續多天加班住在單位也是常事。李在東很欣賞自己團隊的戰斗力,還動情的給記者講了幾個小故事。規劃部長的兒子吃粥時燙傷了小手,卻不能回家照看,妻子賭氣換了門鎖不讓他再進家門;55歲的司機李師傅為忙工作連續5天住在單位,兒子結婚天大的喜事卻交給老伴一人張羅;保安部長不停地在園中巡視,每天要走很多路,竟創下一周穿碎一雙新皮鞋的記錄;在東的老上級趙善陶主任,因工作壓力大,蕁麻疹發作,經常被折磨得徹夜難眠。
李在東每天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滿滿的,要負責工程,要接待來參觀調研的領導、接待來采訪的媒體記者,晚九點還要召開班子例會。因為要見很多人,說很多話,他的嗓音永遠是嘶啞的。今天在接受記者采訪前,他已迎送了三撥來調研的領導,采訪從11點半延續到下午1點半,其間他還要接聽步話機,指導下屬的工作,采訪持續兩個小時,大家都忘記了吃飯,李在東顯得有點難堪,他說,工作中體力上吃點苦、受點累算不了什么,但是要把節約、集約、生態、科技、可持續發展等理念貫徹到鮮花港的建設中,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在工作中推陳出新卻真的需要殫精竭慮。說著,他撩起頭發給記者看,染過的頭發表面雖然烏黑,里面竟有三分之一是白發,后腦勺和頭頂兩塊地方居然掉光了頭發露出了頭皮。他說這是壓力和思慮所至,他今年40歲,一年前還幾乎沒有一根白發,他感慨道,要做成點事業,真得"白了少年頭"才成。李在東還聊起他上小學的兒子,兒子最近的一篇作文令他感慨,作文的題目是《我替爸爸看奶奶》,小小年齡卻對爸爸忙工作不能給奶奶過生日表示理解,為爸爸能奉獻花博而自豪。
結束采訪,離開鮮花港,李在東嘶啞的嗓音、忙碌的身影卻留在了記者的記憶里。
編輯:songgao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