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用心規劃“地震游”
2009-06-03 22:39:14 作者:喬志峰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瀏覽次數:
近日有報道稱,四川映秀出現“地震經濟”繁榮景象。不管國人心理上能否承受,地震都正在無可避免地成為映秀的一張“旅游名片”。游客絕大多數都是四川本地人,其中以成都人居多。村民老馬坦言,對眼前的這番景象感到情緒復雜,他說理解游客,可仍對平靜生活被打擾的現狀很不適應。
關于“地震經濟”的提法,早在幾個當地村民在村口擺小攤售賣地震光盤的時候就有了,有人還為其扣上了“發地震財”的大帽子。去災區“旅游”的現象也早已有之,其中個別素質不高的游客更是被斥為“往災區人民的傷口上撒鹽”。現在大批游客的涌入,更是對“地震游”和“地震經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因為跟一場災難相連,“地震游”和“地震經濟”注定要引起爭議。不過,正如媒體報道的那樣,不管國人心理上能否承受,“地震經濟”確實是出現了,并日漸呈現繁榮景象。
“地震游”和“地震經濟”的出現,并非壞事。如果疏導得當,既可以為當地群眾帶來收入,加快恢復生產,也可以把災區轉化成災難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最新載體,讓前往的游客得到心靈的洗禮。
對“地震游”和“地震經濟”宜疏不宜堵,加強管理和引導最重要。筆者認為,不妨用心規劃和發展“地震游”,把“地震游”變成“教育游”、“感恩游”,給游客以知識的啟迪、心靈的震撼和精神的激勵,從而弘揚震不垮、難不倒、打不敗的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