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資源科學規劃讓城市更生態
??國際立體綠化促進中心秘書長王仙民談溫哥華考察感受
2月12日,受位于加拿大溫哥華西區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之邀,國際立體綠化促進中心秘書長王仙民等近10位國內立體綠化行業專家學者,前往溫哥華參觀當地立體綠化和生態修復建設情況。“10天的參觀,感觸頗多啊!”王仙民說。
溫哥華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靠山臨海。整座城市綠量大,給人感覺是處于森林里的城市。每個區都長有成片的原始森林,大小不一,隔離建筑群的也是景色優美的林地。漫步其間,四周都是高大的綠樹,風景如畫,空氣清新。“在城市建設中,根據原有森林資源情況進行規劃建設,對于城市可持續發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理念。這些原有的‘綠肺’,不論是經濟性還是生態性,都顯著優于人工興建的綠地、公園。在城市中心能欣賞到原始森林美景實在難得,這種建設模式充分體現生態、自然主題。”王仙民告訴記者,林地內喬灌花草多層次植物群落完全遵循自然模式,并形成穩定的生態循環系統。匍匐在地面、攀爬在樹枝上的常春藤也為森林帶來一絲神秘感和趣味性。
在溫哥華,住宅區內的住房很少超過3層。包圍住宅的不是水泥墻,更不是鐵欄桿,而是樹墻。厚度為1.5米至2米、高度為3至4米的側柏樹墻,經過精心修剪非常漂亮,豐滿的樹枝也為住戶提供了良好的私密性。“這種樹墻不是只出現在住宅四周,居住區內每條街道都是如此,所以會讓人有別墅隱身在森林里的感覺。”王仙民說,雖然溫哥華地廣人稀,但是整座城市非常干凈,幾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地。“除了政府大力支持城市綠化,當地民眾的綠化意識也非常強。人們主動在自家門口實施綠化,鋪草種花,杜絕黃土露天。不僅如此,城市內的水景設施也很多,建筑物前總能看到精美的噴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空氣濕度。”
溫哥華年降雨量充沛,城市地勢高低起伏,當地政府很重視地面滲水、排水功能。因此滲水鋪裝非常普及,人行道、校園、公園等都采用滲水鋪裝材料,最大限度保留地表徑流。為了防止流入河流、海洋的雨水,城市污水產生次生污染,河道、河堤、排污管道等處都鋪設生態袋,借助生態袋內的介質和栽植的植物對污水進行過濾。“在高速公路邊坡綠化、河道生態修復工程中,生態袋仍舊發揮著重要作用。生態袋的外包材料從美國進口,以5層材料粘合而成。實施上述工程投資巨大,由此也能看出當地政府實施生態工程的決心和態度。”王仙民說。
溫哥華良好的城市環境也得益于大規模實施屋頂綠化和立體綠化。站在樓頂遠眺四周,屋頂花園、輕型屋頂綠化、爬滿常春藤的涼棚,不僅增加了城市綠量,也為人們提供了更多舒適的休閑空間。王仙民說,在溫哥華的立體綠化中常春藤被大量應用,從墻壁到屋頂,整棟房子都能被它們包圍。常春藤適合當地溫度低、濕度大的自然條件,在冬天也能呈現綠色景觀,因此頗受歡迎。
在溫哥華城市綠化中,政府發揮了重要作用。先進的規劃理念,引導公眾參與綠化建設,為確保工程按照規劃進行對規劃賦予法律效力,投入大量資金扶持院校開展科研攻關,都為營造宜居環境立下了汗馬功勞。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