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黃楊、雀舌黃楊等在庭院、單位、小區綠化中應用非常普遍,由于今春氣溫起伏不定,各大苗圃要特別注意瓜子黃楊、雀舌黃楊等植物的主要食葉害蟲黃楊絹野螟發生,摸清黃楊絹野螟的危害特點、生活習性、發生規律,并采取相應的防治對策。
加強監測預報
黃楊絹野螟又名黃楊黑緣螟蛾,屬鱗翅目螟蛾科。由于近年來主要發生期氣溫偏高、降雨量少,黃楊絹野螟越冬死亡率降低,發生基數增加。同時,臺風過境少,也有利于黃楊絹野螟的繁殖和發生。黃楊絹野螟發生量大時,單株當日幼蟲達數十條,部分失治地塊的瓜子黃楊、雀舌黃楊被吃成光桿,有的甚至成片死亡,嚴重影響了苗木生產和城市綠化效果。
黃楊絹野螟以幼蟲在瓜子黃楊、雀舌黃楊等植物上越冬,每年3月底、4月初出蟄危害,如早春氣溫偏高,則幼蟲出蟄活動期提前。早春氣溫低,越冬幼蟲出蟄危害期遲,由于早春氣溫高低的差異,出蟄期遲早差異達20天以上。今春江浙一帶溫度起伏較大,預計四月初將是黃楊絹野螟的盛發時期。要加強對越冬幼蟲的防治首先要加強監測,提高預測預報的準確性。監測時,利用黑光燈定期誘集黃楊絹野螟成蟲,根據各代成蟲高峰期進行期距預測,結合實地調查,就能提前十天左右發布預報,掌握防治的主動權。
精細管理適時施藥
黃楊絹野螟的發生程度與樹種、樹齡、種植密度以及人為管理有很大的關系。黃楊絹野螟在大齡灌木上的發生重于樹齡較小的幼苗,成片栽植的重于單株種植的,栽植密度大的重于栽植密度少的。這與枝葉郁閉度高,便于幼蟲取食、隱藏和越冬有關。因為小葉類的黃楊枝葉密度高,雀舌黃楊、瓜子黃楊受害重于大葉黃楊。路燈附近地段,黃楊絹野螟的發生較嚴重,這是因為黃楊絹野螟有趨光性,燈能誘導成蟲到附近黃楊上產卵。因此選擇耐藥性差,且比較集中、容易消滅的低齡幼蟲盛期施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要選擇對口、有效農藥,分類施藥。對低齡期幼蟲,可選用兼具觸殺和胃毒作用的毒絲本、辛硫磷及菊酯類農藥;高齡幼蟲較難除滅,則應選用抑太保、米滿等農藥。在同年度內應用不同品種農藥交替使用,以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另外,還可以利用黑光燈誘殺黃楊絹野螟成蟲,減少害蟲基數。
管理粗放的黃楊上絹野螟發生嚴重,因為經多年積累絹野螟的越冬基數大,第二年就為害嚴重。在管理精細的地段通過剪除蟲卵枝、摘繭等園林技術措施可以降低了蟲卵基數,減輕來年的危害。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