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織造府復建背后:官商學歷經25年利益博弈
??紅學家的金陵春夢
而江寧織造府遺址又在何方?在會務的策劃者中,中國紅學會理事、江蘇省紅學會秘書長、南京大學副教授吳新雷,在南京最早從考證的角度研究了曹家歷史及遺跡。
1983年11月,中國紅樓夢學會和江蘇省紅學會聯辦“紀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學術討論會”,這是文革后規模最大的一次紅學盛會,紅學大家周汝昌、馮其庸等無一缺席。身為南博辦公室主任的徐湖平,負責起會議的接待工作,從此與周、馮諸大家相識。
在這次大會上,紅學家們發出了在南京大行宮江寧織造府遺址建立曹雪芹紀念館的倡議。
尋找曹雪芹的根
為什么要如此關注江寧織造府遺址呢?周汝昌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江寧織造曹家是曹雪芹的根,《紅樓夢》的源。
而江寧織造府遺址又在何方?在會務的策劃者中,中國紅學會理事、江蘇省紅學會秘書長、南京大學副教授吳新雷,在南京最早從考證的角度研究了曹家歷史及遺跡。
在他的印象里,當代紅學家中首先研究江寧織造府與曹家的就是周汝昌。周在1953年出版的《紅樓夢新證》中,特辟《南京行宮》一節,考出織造府衙署在利濟巷大街,乾隆十六年以后,織署改成了乾隆下江南的專用行宮。
而在江蘇省紅學會副秘書長、南京日報記者嚴中的印象里,在1958年,周汝昌在《雨花》雜志第6期發表的《曹雪芹與江蘇》一文中,就提出了在大行宮興建曹雪芹紀念館的構想。
在1983年之前,周汝昌并未到過南京。而從1951年起就在南京大學讀書工作的吳新雷,對曹家遺跡的研究,便有了地利之便。
1975年,吳新雷看了《新樓夢新證》后,大受啟發。執著于學術的他,一面查文獻資料,一面到處考察,幾年間,跑遍了南京城。他根據《上元縣志》結合《江寧府志》查出,“大行宮”,就是因此地曾作為康乾行宮而得名。經過多年探討,斷定曹家進行文化活動的中心西園,其遺址在大行宮小學周圍。
在吳新雷尋找曹家遺址的1970年代末,南京一家工廠的工人嚴中,也看到了《紅樓夢新證》,這個自學成才的青年,“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大開眼界,由此產生了對曹雪芹江寧織造家世等問題的濃厚興趣。”1981年,他在《金陵百花》上發表《京寧何處大觀園》,開始了“考紅”的第一步。
1982年,已調到南京日報的他,因為靖本《紅樓夢》的采訪,結識了周汝昌先生,從此拜在“解味道人”門下,悟出了“考紅”必須從曹氏江寧織造家世的血淚史入手。
在這次大會之前的11月15日,周汝昌通過嚴中在《少年之聲報》上建議在大行宮建立曹雪芹紀念館。
1983年大會的一個議程,就是去看大行宮遺址。11月底的一個下午,天已經很冷了,吳新雷拿著大喇叭,帶著200多名紅學家,浩浩蕩蕩,來到大行宮小學一帶參觀。大伙情緒很高,都說要到曹雪芹家里去看看。
位于太平北路19號的大行宮小學,周圍商店、住家密密麻麻,低矮的平房和樓房擠擠挨挨,其南為中山東路,其北為長江路,其西為碑亭巷。這個屬于老城環境整治待改的地區,有一個空靈的地名:大行宮。
65歲的周汝昌,也隨眾人來到大行宮,并在女兒和嚴中的陪同下,參觀了大行宮和利濟巷等地。嚴中說:回京后,周汝昌寫《神往之地?南京》,談及憑吊曹家西園遺址的心情時,“百端交集”。此后不久,嚴中拾贈西園殘石一方,周汝昌如獲至寶,并賦詩云:“殘磚曾共吊西園,真有池山寄夢痕。數尺劫灰沉水骨,一奩釵影恍花魂??”
1984年的大發現
在1984年以前,吳新雷雖探得西園遺址就在大行宮小學一帶,但并未獲實證。而在這年8月17日,歷史性的機遇來了。
時隔多年,中國古都學會副會長、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長韓品崢,仍記得市婦聯打來的那個驚喜電話。“我們這里發現了紅樓夢的東西了”。
8月17日上午11時,大行宮小學東南角,市幼教館工地上,白下區建筑公司一隊在施工中,突然挖出一批假山石。一位陳姓施工員向南京市婦聯報告,市婦聯工作人員隨即想到了這可能與曹雪芹家有關。
她們的及時反應得益于當時保護文物的東風。韓品崢當時在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工作,在他的記憶中,1982年2月,國務院公布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南京排在第三,隨即開展了全市性的文物普查,從1982年7月到1983年,每個區都成立了普查小組,發文征集各種文物,玄武區在普查中,特別強調了要調查有關曹家的文物。位于大行宮小學后面的玄武區文管會,在1984年7月17日還在居民區貼出通告,指明大行宮小學是江寧織造府舊址的一部分,動員群眾尋報資料。
韓品崢接到婦聯的電話時,已是8月18日,他立即派人趕往現場;市文管會、玄武區主要領導也被驚動了。
8月21日,韓品崢陪同吳新雷、南京工學院古建筑專家潘谷西、南京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季士家等來到現場。
“挖出來的是一攏假山石,垂直于太平北路,南面離中山東路還有幾十米??此前,我們發現過曹家在南京的東西,但都沒有保留下來。好不容易發現了江寧織造府的實物,我們下決心要把它保護下來。”韓品崢回憶說。潘谷西提議,在假山丘隴的兩側挖兩條探溝以辨明其類別。
8月22日下午,南京市兩位副市長來到了現場,決定市婦聯停止在此建房,由此造成的損失,由市里承擔,文管會要組織挖掘,請專家鑒定,盡快得出結論。
挖掘于當天下午開始。當探溝挖到1.6米時,發現石基北側的下層有多種條石襯底,并有木樁遺跡,證明這是西池南河沿的原貌。另外還挖出色織染料、黃蠟、有“大清雍正年制”字樣的殘瓷碗底,有“怡”字的殘瓷碗底,飾有五爪蟠龍圖案的瓦鐺和滴水等。
吳新雷推究這些文物被蓋在地下的原因,是由于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進攻南京時,江寧行宮被毀,原址的東部后被劃入天王府東西轅門內,西部廢為民居。直到1928年至1931年,因建造中山東路和太平路,其十字路口正處于織造府大行宮的中心,所挖土方四散堆積,西園遺址遂被埋入土層。
1985年,吳新雷寫了《江寧織造府西園遺址的新發現》,呼吁條件成熟時,繼續進行發掘,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曹雪芹江南之家紀念館。
大行宮小學的挖掘發現震動了紅學界。中國紅學會會長馮其庸趁來南京參加學術會議之機,特地來到現場拍了照片。周汝昌接到嚴中從現場拾到的一塊假山石后,喜而賦詩:西園殘石可憐生,猶帶苔斑黑亦青。
后來,這塊地被劃歸南京市文管會,韓品崢經常從文管會所在的成賢街,騎自行車過去看一看,為這塊地被保下來而高興。
記者|謝海濤 見習記者|洪鵠江 蘇南京報道攝影|孫炯
編輯:songgaofeng
相關閱讀
遼寧沈陽:世界最大泵道公園開園
沈陽國際泵道公園總投資約1億元,總占地面積4.58萬平方米,其中核心泵道場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共設置平地練習區、入門波浪道、小型初級道、大型初級道、標準泵道、騰躍道、自由式場地、碗池共9個賽道【詳細】
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18條道路“瘦身曲化”
在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18條市政道路眼下正開展設計建設。近日,由北京城市規劃院、園林古建院、市水利設計院、弘都院、林業大學等專業團隊組建的規劃技術工作營,已經完成了【詳細】
《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施行
《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今年5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制定實施的有關情況,提出將扎實推進濕地保護和修復,全力推進國際濕地城市創建【詳細】
同濟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女生留學歸來后當廚師
有人問小迪,985畢業做廚師不會感覺虧了嗎?小迪說“標簽也許可以帶給人暫時的光環,但它不該定義你。”小迪說她喜歡做料理,因為看到吃了自己做的食物感到幸福的食客會覺得很幸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