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江源濕地保護修復技術研究通過現場驗收
2008-10-13 16:43:00 作者:葉超 來源:新華網 瀏覽次數:
記者從青海省氣象科研所了解到,三江源濕地保護修復技術研究課題最近通過現場驗收。這一課題研究掌握了不同濕地保護與修復技術的實施效果,為進一步制訂三江源區濕地保護對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青海省氣象科研所所長李鳳霞介紹,三江源濕地保護修復技術研究課題于2007年2月啟動。科研人員在三江源區的隆寶、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各建立了一個1000多畝的示范區。在這些示范區,科研人員分別就人工增雨、圍欄封育、引水灌溉、種群人工建植等4項濕地保護與修復技術進行了試驗。
通過試驗,科研人員掌握了不同技術對濕地的牧草產量、生物量和土壤濕度的修復效果。人工增雨對增加濕地降水、濕地生物量和土壤濕度有明顯效果;圍欄封育可大幅提高牧草現存量,封育區牧草現存量為自由放牧區的4倍多;引水灌溉可以提高草場初級生產能力;種群人工建植證明三江源區退化濕地植被恢復可以通過人工種植草地得到恢復,并明確了適宜退化濕地修復的垂穗披堿草和冷地早熟禾等物種。
三江源地區是青藏高原重要的高原濕地分布區。高原濕地是中國特有的濕地類型,主要分布在海拔3300米以上的三江源地區和山間谷底以及湖群洼地。長江、黃河以及瀾滄江、怒江等水系發源地都分布有大面積的湖泊以及高原沼澤和沼澤草甸,成為中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寒濕地之一。
編輯:Aggie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