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舜井湮沒誰之過
2008-10-09 16:42:26 作者:曲征 來源:生活日報 瀏覽次數:
據《生活日報》 報道,正在拆遷中的舜井街兩邊遍布瓦礫,舜井幾近湮沒在生活垃圾和破碎的磚瓦中。
舜井原在南門大街的舜廟中。廟內有元代狀元、史學家張起巖撰文書寫、由著名文學家張養浩篆額的迎祥宮碑,因是濟南兩大鄉賢合作的珍品,被譽為濟南鎮府之寶。舜井最能代表大舜文化,是最確切的歷史遺跡和文物古跡,據說現在有關部門正在為 “舜文化”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見舜井的文物價值是多么巨大。如此重要的歷史文物,理應受到珍惜和保護才對,何至于被垃圾和瓦礫湮沒?
有關部門在拆遷之前,有沒有對文物古跡的保護作出統籌規劃和對應措施?現在來看,恐怕一些相關部門(如城建、文物、施工單位等)沒有對保護文物統一認識、協作一致, 致使拆遷時,破壞文物古跡的現象很容易地發生了。
相關領導有沒有繃緊珍惜保護文物古跡這根弦,有沒有充分認識到歷史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據濟南市考古研究所負責人介紹, 舜園片區拆遷施工前,考古所曾提出過保護文物的建議,希望拆遷時可以先對舜井和迎祥宮碑進行隔離再施工,但沒有被采納。從舜井開始遭到破壞到今天,幾個月過去了,媒體也報道過多次,但如今的舜井依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不難看出有關部門對于歷史文物古跡的重視程度究竟幾何。
拆遷單位有沒有做好保護工作? 拆遷單位理應對舜井自覺地做些必要的隔離保護措施,而不是將建筑垃圾堆在舜井周圍,附近的個別商販也不該將舜井周圍當成垃圾場,把剩飯等生活垃圾丟在瓦礫堆里。
舜井周圍被瓦礫和垃圾包圍、湮沒,暴露了人們對歷史文物的重視程度相當不足,保護文物古跡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
作者為歷史專業高級教師
舜井原在南門大街的舜廟中。廟內有元代狀元、史學家張起巖撰文書寫、由著名文學家張養浩篆額的迎祥宮碑,因是濟南兩大鄉賢合作的珍品,被譽為濟南鎮府之寶。舜井最能代表大舜文化,是最確切的歷史遺跡和文物古跡,據說現在有關部門正在為 “舜文化”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見舜井的文物價值是多么巨大。如此重要的歷史文物,理應受到珍惜和保護才對,何至于被垃圾和瓦礫湮沒?
有關部門在拆遷之前,有沒有對文物古跡的保護作出統籌規劃和對應措施?現在來看,恐怕一些相關部門(如城建、文物、施工單位等)沒有對保護文物統一認識、協作一致, 致使拆遷時,破壞文物古跡的現象很容易地發生了。
相關領導有沒有繃緊珍惜保護文物古跡這根弦,有沒有充分認識到歷史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據濟南市考古研究所負責人介紹, 舜園片區拆遷施工前,考古所曾提出過保護文物的建議,希望拆遷時可以先對舜井和迎祥宮碑進行隔離再施工,但沒有被采納。從舜井開始遭到破壞到今天,幾個月過去了,媒體也報道過多次,但如今的舜井依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不難看出有關部門對于歷史文物古跡的重視程度究竟幾何。
拆遷單位有沒有做好保護工作? 拆遷單位理應對舜井自覺地做些必要的隔離保護措施,而不是將建筑垃圾堆在舜井周圍,附近的個別商販也不該將舜井周圍當成垃圾場,把剩飯等生活垃圾丟在瓦礫堆里。
舜井周圍被瓦礫和垃圾包圍、湮沒,暴露了人們對歷史文物的重視程度相當不足,保護文物古跡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
作者為歷史專業高級教師
編輯:songgaofe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