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免費公園能否少點商業味

重慶目前已建成的公園共有135個,其中近40個是在2006年之后建成的。這40個公園中,絕大多數是主城區內的公園。而未來10年,主城區將新建17個市級公園,其中大多在百畝以上。
隨著公園免費開放,逛公園成了多數市民樂意的休閑方式。公園不僅是城市的天然氧吧,還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寄托和依賴。可如今,這種依賴似乎在個別地方有點變味。如何管好免費公園,怎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公園作為休閑娛樂場所的功效,這已成為市民給城市管理者們提出的新課題。
公園商業味過濃
市民舒適感下降
麻將聲太吵 舒適感下降
市花卉園目前既是我市首家植物花卉專類園,也是主城區日均接納游客量最大的公園。
廖建國住在花卉園附近,是公園的常客。每天上午,他都會到公園內跑步,并和其他老人一起下棋,中午才回家。但近來,他越來越難以感受到公園的樂趣,舒適感嚴重縮水。
8月29日,記者在花卉園看到,即使下著雨,也有十余桌麻將打得正歡。撐起太陽傘,喝杯熱茶,加上公園內的新鮮空氣,打麻將的確很愜意。“麻將聲太吵了,占的地盤也越來越大!”廖老嘆氣說,自從去年6月花卉園免門票后,“麻將桌一下子就多了起來,5家茶館分布公園各處,多時甚至有100余桌。”廖說,即使在標有緊急避難場所的地塊,也擺上了麻將桌。
“其實也不是說公園內不能打麻將,但公園是讓老百姓呼吸新鮮空氣、休閑的地方,過了就變了味!”廖老說,前幾天,公園管理方還將園內的3張石桌拆掉,欲改成麻將桌,游客意見很大,最終又才恢復。
市園林局曾統計,占地面積220多畝的花卉園,每天要接納1萬多名市民入園游覽休閑。按照《重慶市公園設計規范》的要求,在公園,游客人均約占60平方米的綠地才會感到舒適。這樣換算下來,花卉園最初的設計容量不到2500人。如今實際游人量超過4倍,加上“擁擠”的經營設施,公園味道的確淡了些。
門面一串串 公園像賣場
另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公園是位于沙坪壩的沙坪公園。記者一走進公園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批兒童娛樂設施,越往里走,餐廳、麻將館、婚宴場地、隨處擺放的小吃攤……“商業味過濃了,這也是重慶公園的硬傷。”市園林局公園管理處處長李光明說,過濃的商業味讓沙坪公園基本喪失了公園的基本屬性。而在重慶,像這樣的公園不在少數。
“在市屬公園中,無論是設施管理、園容園貌,還是經營秩序,管理都還不錯,區屬公園則相對落后一些。”李光明說,市園林局今后將加強對公園內經營設施的管理,比如合理設置服務點,經營者經營門類、場地不得超過規定的范圍等。“當然難免有公園違規,這就需要市民參與監督,我們好及時糾正、整改。”
讓市民與公園零距離接觸
大渡口公園圍墻要全拆
本報訊 大渡口公園取消收費“門檻”后,計劃今年底或明年初拆除建了20多年的圍墻,真正把公園還給市民。上周,大渡口區公園管理處透露,拆除后的公園圍墻,將改用植物墻代替,增開公園入口。
大渡口公園位于該區核心地段,占地150多畝,是主城六大商圈中所處位置最核心的公園。大渡口區公園管理處主任王宏介紹,該公園建于1986年,為了便于管理,400多米長的圍墻一直存在,盡管2004年3月公園免費開放,但僅有3個進出口。
“大渡口公園計劃拆除現有的混凝土墻、透空鐵欄桿圍墻,改用植物墻代替,成為開放式公園,與周邊廣場、步行街融為一體。”王宏說,之所以拆除圍墻,主要是公園免費開放后,人氣陡增,日均最高人流量從1萬人增至3萬人。而公園周邊目前已開發上十個成熟樓盤,住有10余萬居民。“早晨一旦天氣好,公園內跑步的人特別多,他們都要求公園多增加入口。”
據悉,目前常年活躍在公園內的群眾組織有30多個。大渡口區書法家協會成員楊勇說,公園免費開放4年來,感覺服務越來越人性化,搞活動時可免費搭電、提供直飲水,增設便民雨傘、配備日常藥品、針線包等。
王宏介紹,公園先后在加強管理、提升服務方面下了功夫,成為主城區最先達標的公園之一。比如:增設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桌等,都是全免費;2005年起率先在主城公園中辦理公共責任險,凡游客在公園內出了事,由保險公司買單;在經常逛公園的群眾代表中,率先聘請20多名文明行為義務勸導員,讓游客自我監督、提升市民素質,從而降低管理難度和成本。
新建公園避免3大誤區
實際上,現有公園建設、管理中總結的經驗、存在的問題,對今后新建公園提供了一些借鑒。昨日,市園林局原副局長、市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向培倫,市人大城環委委員、市旅游商會會長劉放指出:新建公園要盡量避免三大誤區。
誤區 投資動輒數以億計
“我近期陸續參加了部分新公園的規劃設計評審,發現這些公園投資動輒數以億計,感覺是在修建星級花園。”向培倫說,部分區縣有關領導理直氣狀:這是提升城市品質的需要,目標就是要一鳴驚人、超英趕美。
劉放認為,新建公園是民心工程,不要為建而建,更不能為了“搶眼”,淪為政績工程。他舉例說,主城某區建設體育公園,投資高達5億多元,這么高的投資額,就是因為配套高爾夫球館等高檔消費場所。
向培倫說,從國內外來看,所謂公園都是服務普通大眾的,就是樹林草地,讓人走得進來、坐得下去,能夠放松身心、回歸自然,沒有必要搞星級的服務設施,那些服務可通過會所等市場手段解決,期望公園今后能賺錢、贏利,本身有違公共資源、公共產品屬性。
誤區 公園建設貪大放小
未來要建的17個市級公園大多位于內環高速外,新建公園是否只能遠離人口密集的主城核心區,這些地方的核心地段、街頭巷尾再無地可建嗎?向培倫的答案是否定的。
向培倫說,新建公園除了建設數量外,重要的是要均勻分布。因此,在人口密集的主城核心區,如果分布不平衡,今后居住在核心區的人將會離自然越來越遠。
劉放認為,主城區建設公園,一定不要抓大放小、貪大求全。他舉例說,在蜿蜒的南區路上,兩側綠樹成陰,鄒容碑在喬木的掩映下,古樸安靜。在轉彎一側,還有古香古色的小亭子供行人休憩和玩耍。每次經過,心情都得到放松。
“主城若能多有幾處這樣的景觀該多好!”劉放說,街旁綠地、護坡綠地、小游園等,盡管規模小,一旦星羅密布,可成為主城公園極其重要的有益補充,這也是廣大市民不可缺少的。
誤區 觀念停在見縫插綠
重慶直轄后,城建部門曾倡導見縫插綠,要想方設法多建綠地。對此,向培倫認為,出發點雖好,但觀念上是被動的。要變被動為主動,就必須主動為城市開辟綠地,在城市開發建設前,把綠地規劃、預留出來。
城市公園、綠地的根本屬性,就是城市公共生活空間。劉放認為,綠地往往是城市建設規劃中最容易被“調整規劃”的用地。因此,城市街道、人行道、廣場、河道周邊的綠地被隨意擠占、侵占的事時有發生。
編輯:songgao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