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蚜蟲是傳播植物病毒病的主要中介媒體,據報導有近 160種蚜蟲可傳播植物病毒其中桃蚜可傳播100余種病毒;棉蚜可傳播50余種病毒而病毒病是觀賞植物最難防治的病害。鑒于上述蚜蟲的多種為害性說明園林植保工作對蚜蟲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蚜蟲是一種不完全變態的害蟲,也就是說,蚜蟲在發育過程中,不產生蛹,直接由若蟲經幾次蛻皮而發育為成蟲。蚜蟲根據生存的需要,蚜蟲是一種蟲體多型的昆蟲,當生態環境適宜時,連續產生無翅型蟲體;而當環境不適宜時,或需要擴展為害時,則會產生有翅型蟲體。一般在春、秋季節蚜蟲盛繁殖期,一般多產生無翅型蟲體;到夏、冬季要渡過不良環境時,或需轉移環境和寄主植物時,就會產生有翅蚜。同時,多種蚜蟲還有轉換寄主的習性,如荷縊管蚜在春天寄生于梅、李等薔薇科木本花卉上,到夏季就遷移到荷花、睡蓮上為害,到冬季又遷回梅樹上越冬。柳二尾蚜春季盛發時為害柳樹,夏季遷飛到水芹上,到冬季又飛回柳樹上過冬。但有的種類蚜蟲很少發現產生有翅蚜,如苦櫧綿蚜、粉虱蚜等。
蚜蟲的繁殖有多種形式,有孤雌生殖和兩性生殖;有卵生和卵胎生。一般在蚜蟲盛發生為害時,多進行孤雌胎生繁殖,而且繁殖的周期很短,一般十來天就能產生一代,所以常可發現在很短的時間就會出現大量的個體,一年內常可發生十多代,從而它對寄主植物的危害性也很大,對它的防治也帶來一定的難度;但當發育到一定程度,需要渡過不良條件時,特別在越冬時,就會產生兩性蚜,通過交尾,產卵后,以卵越冬,而卵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抗性,所以能較安全地過冬,待第二年春氣候轉暖后,卵孵化再產生孤雌胎生蚜,反復繁殖為害。像多態毛蚜之類的蚜蟲,在整個生活周期過程中,會在夏季產生越夏型蟲體,形狀明顯與正常蟲體有區別,對夏季高溫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蚜蟲不僅有繁殖型不同的習性,而且不同的蟲型,甚至不同的季節,蟲體的顏色也有不同。如棉蚜,無翅胎生蚜多為綠色,遷飛蚜和夏季時,蚜蟲多成黃色,有的還成黃白色;薔薇長管蚜的蟲體常有綠色和紅色兩種類型;柏大蚜的蟲體有黃褐、深褐和綠色等多種色型等等。
蚜蟲根據其發生規律,對它的防治應掌握下列幾個方面:
首先必須要掌握加強觀賞植物的栽培管理,創造通風透光的環境,使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蟲性,同時不利于蚜蟲的生存和繁殖。有的還可通過修枝整形,把大部分蟲體處理掉,可明顯抑制蟲口密度。
第二,蚜蟲的發生繁殖很快,所以要在關鍵時期及時防治控制,既要在冬季及時噴殺其兩性蚜和越冬卵,又要在春季開始發生為害時,及時用有效藥物進行噴殺。噴治的藥物宜選用觸殺性強,并具有一定內吸性的,這樣防治才能全面沏底。但由于春季植物剛開始抽芽,對農藥的抗性較差,所以施用的藥物種類和濃度應予掌握適當,否則會引起藥害。
第三,對蚜蟲的防治應采取綜合治理的方針,即除采用必要的化學藥劑防治處理外,還應采用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也就是說要注意合理的栽培管理,適當的施肥、灌溉、修枝、清潔和密植,改進園林植物的生態環境,改良植物的生理狀態,抑制蚜蟲的發生和繁殖。
蚜蟲盛發的同時,會出現各種相應可利用的天敵生物,例如利用蚜霉菌和某些半知菌類真菌對防治棉蚜、桃蚜等多種蚜蟲有效;引種、繁殖蚜繭蜂、蚜小蜂、日光蜂等寄生性天敵昆蟲對抑制三葉草彩斑蚜、蘋果綿蚜等多種蚜蟲有效;據園林部門試驗,繁殖和應用移放異色瓢蟲,對控制梅樹上的多種蚜蟲為害效果顯著,而且可避免梅樹因噴用農藥而出現落花、落葉、葉面穿孔等現象,提高梅樹的生活力和第二年開花的質量。除瓢蟲外,還有草蛉、食蚜蠅、癭蚊、斑腹蠅、姬獵蝽、花蝽、長蝽等捕食性昆蟲,都能捕食相應種類的蚜蟲,應予保護和利用。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