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成核桃品種基因庫
2007-08-29 08:00:00 來源:http://www.sina.net 瀏覽次數:
云南有800多年核桃栽培歷史,是核桃的起源地和核桃主產區之一。2005年全省核桃種植總面積達700萬畝,年產量接近10萬噸,產值20億元左右,面積、產量和質量上均居全國之冠。在省內,核桃種植面積也領先于其它干鮮果品,是名副其實地云南第一經濟林果。云南薄殼核桃個大、殼薄、仁色淺黃、出仁率及含油率高,食味香純,營養豐富,品質優良,口感比我國北方核桃和美國核桃好,歷來深受國內外人們的喜愛,是云南省的知名品牌。目前云南省已有漾濞、楚雄、大姚、南華、永平、鳳慶、云龍、昌寧8個縣(市)被授予“中國核桃之鄉”稱號。由于核桃對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適應性廣,栽培管理比較容易,用途廣泛,經濟價值高,受益時間長,長期以來深受廣大群眾喜愛,被群眾賦予“鐵桿莊稼”、“搖錢樹”等美譽。但溫涼地區如昆明、昭通、曲靖、文山、麗江、迪慶、怒江、大理、玉溪是云南省實生核桃的主分布區,也是云南省核桃主產區,適宜栽培核桃的土地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由于云南省本地條件和氣候條件多樣,溫涼地區特別是滇東北、滇西北等高寒山區,也是霜害嚴重的地區,霜期長短不一。一般的核桃品種對晚霜和倒春寒的抵御能力差,容易遭受霜害和凍害,晚霜和倒春寒危害成為溫涼地區核桃發展的自然制約瓶頸。多年以來,云南省在核桃產業的發展中,偏重于漾濞核桃、三臺核桃品種的無性系良種的研究和發展,對溫涼地區的耐晚霜核桃品種研究不夠,缺乏耐晚霜危害的優良品種,限制了這些地區核桃產業的發展,良種是制約溫涼地區核桃發展的第二個瓶頸。
針對云南省核桃產業發展中缺乏耐晚霜危害的優良品種現狀,云南省林業廳于2006年8月開展耐晚霜核桃品種優株調查、收集和保存工作,從昆明、昭通、曲靖、玉溪、文山、大理、怒江、麗江和迪慶等溫涼地區的9個州、市29個市縣區選出1229株耐晚霜優良鄉土核桃優良單株,在此基礎上又組織科技人員進行了耐晚霜核桃品種的復選和穗條收集。經過實地核實和考種,復選出137個無性系的1933個單株。從而扭轉了云南省耐晚霜核桃種質資源家底不清、保存量小、流失嚴重的局面。今后,云南省將利用這些優良單株和優良林,為全省林業產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2007年08月21日
針對云南省核桃產業發展中缺乏耐晚霜危害的優良品種現狀,云南省林業廳于2006年8月開展耐晚霜核桃品種優株調查、收集和保存工作,從昆明、昭通、曲靖、玉溪、文山、大理、怒江、麗江和迪慶等溫涼地區的9個州、市29個市縣區選出1229株耐晚霜優良鄉土核桃優良單株,在此基礎上又組織科技人員進行了耐晚霜核桃品種的復選和穗條收集。經過實地核實和考種,復選出137個無性系的1933個單株。從而扭轉了云南省耐晚霜核桃種質資源家底不清、保存量小、流失嚴重的局面。今后,云南省將利用這些優良單株和優良林,為全省林業產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2007年08月21日
編輯:admin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