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科學家首次成功實現物種間基因組轉換
圖片說明:圖示為放大的衣原體菌,該種細菌的基因組是已知基因組中最小的。
(圖片來源:DON FAWCETT / SCIENCE PHOTO LIBRARY)
最近,美國科學家通過實驗成功地將一種細菌細胞內的DNA轉植到另一種近種細菌的細胞內,并使后者具有了類似前者的活性功能。這一成果標志著人類向人造生命的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相關論文在線發表于6月28日的《科學》雜志上。
領導該項研究的是美國J. Craig Venter研究所的John Glass。他和合作者采用凝膠包裹Mycoplasma mycoides細菌細胞,應用特殊的生化酶將它們分離并破壞它們的蛋白質,從而得到“裸DNA”。
Glass隨后將這種DNA與另外一種細菌Mycoplasma capricolum的細胞相混合,并加入一種化學物質以使細胞更好地融合。最后,研究人員觀測到,來自M. mycoides的DNA進入了M.capricolum的子細胞中。進一步的實驗表明,這些受體細胞具有了與M. mycoides細胞相似的活性和功能,比如它們也具有了M. mycoides細胞獨有的抵抗某種抗生素的能力。
針對此次研究,來自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生物醫學專家Jim Collins說:“該研究方法讓人印象深刻。他們居然能令人驚訝地提取到如此大片斷的DNA并轉植到受體細胞中,更為不可思議的是,改造后的基因組還能運轉自如?!?
此次研究表明,一種細胞的分子機制可以在另一種不同的遺傳系統里“運行”,從而增加了重組細胞基因組以獲得新功能的可能性,更讓人激動的是,科學家有可能將其它生物體的細胞“改造”為人體干細胞以用于醫療的目的。來自美國馬里蘭州的基因組專家Craig Venter說:“我認為這僅僅是個開始,最終我們將能夠制作出人造細胞”。
但是這一切還很遙遠,Glass的研究小組已經著手開始下一階段的研究。他們將下一步的目標鎖定在Mycoplasma genitalium(一種主要寄生在男性外生殖器上的寄生蟲)上,希望能夠找到“支撐”生命的最小基因組。(科學網 梅進/編譯)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