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QP”主導景觀學課程體系
景觀學專業人員是從事景觀資源保護、規劃設計、環境營造與管理三方面工程實踐的專業人員。景觀學人員的專業及核心知識是景觀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其相關專業及知識包括建筑學、城市規劃、室內設計、環境藝術。其作用和目標是運用景觀策劃、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養護管理等專業知識技能,保護與利用自然與人文風景景觀資源;創造以戶外為主的優美宜人的人居環境;組織安排良好的游憩休閑活動。
基于以上思想,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學系根據知識(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質(Quality)與人格(Personality)四者統一的“KAQP”培養模式要求,逐步確立了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重心、以素質與人格為目標的“KAQP”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并將該課程體系設置為知識系列、能力系列和素質?人格系列三大課程模塊。
知識系列課程模塊
知識系列課程模塊是指景觀學專業畢業生具有從事景觀職業崗位所要求的實用性知識,是高校教育的基礎,具有動態性、系統性和生長性的特點,分為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三種類型?;A知識由前提性知識和工具性知識組成,是本科階段應掌握的必備知識。專業知識根據同濟景觀學學科體系,由環境生態、形態美學、行為文化和輔助支撐四大類專業知識組成。以知識系列課程模塊為基礎,根據未來景觀學發展的趨勢,加大文化類課程的比重,教學要求強調對學生文化素質和傳統文化的培養。讓學生更多修學文學、藝術、音樂等方面的課程,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與創意能力,進行人格的塑造與提升。
能力系列課程模塊
能力培養是高校專業教育的重點,對于面向社會需求的各類景觀實踐項目,景觀學本科畢業生需具備科學的、藝術的、多目標的、多解課題的認知和破題能力;具備景觀方案構思、制作、工程實施、建設與建成管理這一全過程規劃設計的操作能力;具備口頭表達、文字表述、圖形及計算機等表達能力;具備主動拓展、協調合作、把握和影響政策等的綜合能力。
根據對景觀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職定位和需求,同濟大學景觀學系從資源保護、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三個層面形成認知類、操作類、表達類、綜合類4個類別的能力系列課程模塊。能力結構課程的教學中,多年來同濟大學一直堅持通過結合實際景觀項目,“真題真做”,立足實際,系統綜合地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景觀的“實踐”作為檢驗學生掌握和運用課堂理論知識的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換位思考的能力、對規劃理論的陳述能力以及對各方面綜合要素的協調能力,并以此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操守。
素質?人格系列課程模塊
素質和人格培養是高校培養本科生的前提和根本目標,是目前中國高校從專業技能培養向素質培養的主要轉變。景觀學專業畢生應該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專業世界觀和職業道德等素質;具有一定的相關人文知識和科學知識,具有相關的文理科交叉知識的文化素質;具有景觀職業敏感性、專業性、創新性的職業素質。為此,該模塊課程內容具體分為道德類、文化類、職業類3類,其中文化類課程與知識結構中的部分基礎課程疊合,職業類部分與能力結構中的專業實習、實踐類課程疊合,體現了在課程設置上KAQP的統一。
為了更好地實現KAQP培養目標,在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編制中,同濟大學景觀學專業教育力求各課程強化對學生能力和素質?人格培養的學時和比例,能力系列課程模塊的課程以1:1(平均每周4個學時課堂設計,4個學時認知和現場實踐)的比例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
編輯:admin